400-006-0309

010-64484490

江宁 智慧养老,生活更好

时间:2022-10-17 15:52:12 来源:南京日报 点击:

江宁 智慧养老,生活更好

2018年,江宁区养老服务工作被省政府给予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2019年,“互联网+养老院”做法获国务院领导批示;

2020年,“小江家护”获批国家发改委“第一批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名单,江宁区榜上有名……

统计显示,江宁区近三年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相继获评“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民政部财政部全国居家社区养老典型案例等8项国家级荣誉。

一个区的养老探索,缘何获得业界高度关注,接连斩获国家级重磅奖项?其构建智慧养老体系、塑造智慧养老品牌的具体实践,又为破解当前养老难题带来怎样的思考和启示?

江宁老人乐享“智慧养老”

9月27日上午,家住江宁区湖东路附近的老人陈大尧来到“包子哥”社会化养老助餐点前,熟练地往柜台人脸识别系统跟前一站,“验证成功”,随着提示语音响起,陈大尧从口袋里掏出1元钱,购买一份套餐。套餐有1个肉包和1个菜包,市场价是3元,陈大尧支付1元后,剩余2元将由江宁财政补贴给商家。

镜头转换至该区东新南路288号南京幸福园护理院,这是一家综合型养老机构,机构内目前住有40多名老人。晨练时间,养老院公共区域内老人们正三三两两地散步、聊天。此时,院长李佳树接到江宁区“互联网+养老院”工作人员电话,他们通过安装在护理院的“照护有方”系统,发现廊道下一名老人半天没有动过。李佳树立即赶到目标位置,发现这名老人只是在打盹。

上述画面是江宁智慧养老体系的应用场景。近年来,智慧养老的概念与服务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和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智慧养老更优质高效、便捷智能。江宁区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不断整合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汇聚社会市场资源,构建高效智慧养老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互联网+养老院”“小江家护”和“照护有方”等板块,其中“互联网+养老院”是核心,它汇聚了区内所有涉老资源,纵向可以从区民政局链接到街道、村居、村民小组、住户,横向可以从区民政局链接到卫健、文化、养老机构、公园等场所,同时为“小江家护”“照护有方”等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共享。“小江家护”是居家养老服务品牌,为该区80岁以上(含)老人和空巢、孤寡、失能等五类老人提供的免费上门照护,共有家庭保洁、理发修甲、买菜烧饭等42项服务,它依托紧急呼叫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智能监测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实现智慧养老与传统养老“无缝对接”,覆盖全区10个街道、20多万注册老人。

在江宁“互联网+养老院”,江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津东指着整面墙大小的实时显示屏介绍道,该系统可对“小江家护”上门照护全程实施动态监督;同时具备智能越线报警、AI算法分析、视频行为观察等功能,对全区32家养老机构实施动态监管。

目前,江宁“智慧养老”已累计实施居家照护服务150万单,开展“人脸识别”助餐服务超180万人次,处理呼叫服务超50万通。

助力老人“就近养老、居家养老”

所谓智慧养老,即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开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机构的物联网系统平台,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江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江宁区现有60岁及以上人口29.08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20.88万人,数量列全市首位、全省前列;同时江宁存在快速城市化和农村面积广大并存特点,该区70%左右的老人在农村,而60%左右的养老床位在城区,城乡养老发展不平衡;受具体国情及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约有9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而在江宁,这一比例更是达到98%。如何将养老服务延伸进入家庭,让老年人在家中或就近养老,成为提升老年人养老品质的关键。

因此,江宁区自2017年起加大上门照护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进力度。当时该区上门照护服务仅限于辖区500位失能老人;次年,该区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全区85岁(含)以上普通老人和五类老人;2019年,再次扩大至全区80岁以上普通老人和五类老人,并正式命名为“小江家护”。此后,“小江家护”不断延伸其服务内容和形式,相继安装智能手环、联网式烟雾报警器、联网式可燃气体报警器、智能红外探测器等智能设备,丰富“智慧养老”内涵。

今年6月1日5:32,家住江宁谷里新民花园的魏贤才老人使用智能手环紧急呼叫功能向呼叫中心求助,表示自己突发头晕症状。呼叫中心立即安排最近的护理员张兴华上门,张兴华上门后给老人检测了血压,协助老人服用医院开具的心可舒片,待老人症状缓解后才离开。魏贤才老人的智能手环自带SOS紧急呼叫功能,可一键呼叫“互联网+养老院”呼叫中心,中心24小时值守、5秒内应答。手环还具备心率监测、实时定位、电子围栏、跌倒警报、离家判定等功能。

目前,该区共发放智能手环1.5万个,为高龄、独居等老人家庭安装联网烟感1.3万余台、红外生存监测设备1300余台,通过智能设备先后找到走失老人12人,避免火灾事故2起。今年1月,江宁被确定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补砖头”转向“补人头”激发市场活力

构建全面智慧养老体系,江宁实践有力破解“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高服务供给能力、补齐乡村养老短板”等共性问题。

“小江家护”社会化养老助餐服务是撬动社会资本的典型案例。相较于传统老年助餐服务建立社区助餐点的做法,“小江家护”社会化养老助餐服务不再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载体并投入人力保障运营,而是借助现有社会化餐饮载体,将原先的建设补助资金投给社会化餐饮企业,让老人真正得到实惠,最大化利用政府补贴资金。

“我们立足市场,推动政策从‘补砖头’转向‘补人头’,”王津东介绍,他们走访调查发现,一个花费数十万元建起来的社区助餐点,每天服务的老人只有几十人甚至更少。因此,该局将这笔补贴用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共同提高养老服务市场供给能力。

“包子哥”是该区第一个社会化助餐点,店铺负责人吴玲娟在2019年接到江宁民政的邀请后,算了一笔账:1个肉包和1个菜包的套餐,她以1元卖给陈大尧,看似“吃了亏”,实际上政府会给予补贴,商家没有损失,且卖得越多越赚钱。于是,吴玲娟二话不说加入社会化助餐服务。营运初期,店铺每天售出社会化助餐900多单,店铺总销售增长50%。

陈大尧老人也得到了实惠,按照政府补贴标准,江宁户籍7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天早餐补贴1元,中餐和晚餐补贴2元。他只需花1元钱,就能买到价值3元的包子。“我每天都来排队买包子。”老陈笑着说。

今年7月,江宁还在东山佘村开设了全市第一家农村社会化助餐服务点,补齐城乡养老发展不平衡短板,破解农村老人“舌尖养老”难题。目前,江宁共有助餐点201个,累计助餐190万人次。

沿袭“借助社会力量,助推老人受益”思路,江宁又联合其他社会化公司推出“银发观影活动”,凡江宁户籍60岁以上老人,只需花5元就可在江宁龙湖龙湾天街星轶影城观看最新院线电影。未来,江宁还计划推出老人理发、游泳等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利用补贴资金,撬动更多养老服务。

专家:构建多元体系破解养老难题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老年保障研究所所长李静对江宁构建智慧养老体系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在他看来,江宁以智慧化为突破口,形成了“政府和市场双向并进、事业和产业双轮驱动、需求和供给双侧对接”的多元养老体系,有力提升了养老服务,破解了诸多共性问题,其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李静表示,随着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对于个性化、多样化以及精细化养老服务需求正在快速增长。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仍未跟上人口老龄化的步伐。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和前期探索的成功经验,下一步,江宁还拟组建国有平台承担养老服务市场职能,将民政部门事业管理职能和资产盘活、运作等市场职能分开,更好实现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与市场高效运作双轮驱动。“养老管理部门是养老政策的制定者、养老服务的评判者,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参与市场经营。”王津东说。

除了组建国有平台,江宁还计划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力量扩大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支持“养老服务”+老年人用品产品+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鼓励慈善和志愿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此外,该区还计划加大智慧养老软硬件条件投入,为各类新技术提供丰富的养老应用场景,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组织配备较高端的仪器,促进智能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系统平台等发展壮大。运用“我的江宁”App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整体效能。

未来,在智慧养老系统支撑下,江宁将引导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为周边农村老年人提供专业上门照护服务,补足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满足农村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的养老期盼。

来源:南京日报

声明:本网站部分的文章、图片及材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撤删,谢谢!

养老院系统 http://www.wisemax.cn/ylyxt/

感谢您的关注,详细产品内容,可拨打北京慧美鑫业科技有限公司客服电话:010-64484490进行资询。更多资讯,敬请扫码关注我公司微信公众号:

相关资讯

京ICP备14045977号-1 Copyright@2013北京慧美鑫业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扫一扫

全国服务热线
010-64484490
 13601076290

返回顶部